发表于 2015-12-17 15:27:51
据不完全统计,联合办公从5年前的几十家,发展至今天的几千家,运营商们忙着寻找房源、打造产品、推广招租,却往往忽略法律带来的巨大风险,一旦跌入法律陷阱,后患无穷。
为此,小编参与了“全球联合办公峰会GCUC“最近举办的关于联合办公的法律陷阱的课程,在此给各位联合办公相关从业者,尤其是运营商提个醒儿,未雨绸缪,绕开潜在的法律陷阱。
课上,联合办公P2的法律顾问孔一丁律师为我们解读了目前联合办公领域常见的七大法律陷阱。
▲联合办公模式关系图
► 陷阱1:业主是否有权出租?
举个栗子:出租者是二房东,没有转租权利时,运营商承租后将承担租赁合同无效或解除的风险。
► 陷阱2:房屋是否可出租用于办公?
举个栗子:民宅改变用途后,对周边居民造成骚扰,居民可以要求其恢复原状。
► 陷阱3:不办理租赁登记备案有什么后果?
举个栗子:未办理租赁登记备案不能对抗善意第三人,如不知情的购房者、抵押权人等,租赁关系或被解除。
▲法律陷阱1-3示意图
► 陷阱4:委托管理=租赁?
举个栗子:业主以自己的名义和租客签订协议,运营平台负责管理。运营平台承担的风险是相对于业主委托管理的权利和义务。若运营平台与业主签订租赁协议,平台与租客再进行协议,则运营平台则承担二房东的责任和义务。
▲法律陷阱4示意图
► 陷阱5:共享人的劳动关系及权利保护
► 陷阱6:共享资源的成本分摊
► 陷阱7:共享成本的权益归属
举个栗子:共享空间中各团队之间可能存在着一些人财物的共享,例如A团队和B团队共享了一个IT工程师。当人财物造成一定损失或得到一定收益时如何进行划分,律师建议在共享之前在协议上加以明确,能够有效避免事后的问题,但对初创企业来说相关意识相对薄弱,建议由平台加以引导。
▲法律陷阱5-7示意图
联合办公作为新兴领域,在相关的法律制度上并未十分健全,以上七个陷阱能够在预知的情况下有效避免,但也存在着某些法律陷阱,运营平台无法避免。课上,某深圳联合办公运营商刘先生就遇到了一个解决不了的难题。
刘先生:深圳物业管理规定,提供物业方承担监管责任。平台内的创业团队发生劳资纠纷或者实施非法业务致使相关投资人等损失的情况,平台运营方都需承担连带责任。
相关法律人士认为该规定过分扩大了空间运营者的义务范围,并为其提供了三种解决途径,但刘先生在具体实施后,结果却不尽如人意。
刘先生也坦诚地表明,他并不想推翻法律,只希望找到规避的方式,相信这也是大部分运营商的心态。在还未找到有效规避措施的前提下,联合办公运营商们成立更大规模的联盟,共同向政府提出改善建议,推动行业健康、长效的发展,或许是个不错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