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 2015-11-23 11:01:52
11月21日,广州恒大以1:0的优势战胜迪拜阿赫利,实现三年内两夺亚冠的壮举。赛后,淘宝网特意更改手机端页面示爱恒大,卖萌的将首页10个图标改成“恒大淘宝牛、爱你么么哒”。
恒大淘宝牛,爱你么么哒
用双丰收来形容2015年的恒大集团一点也不过。
在足坛,恒大中超五连冠,并再次拿下亚冠决赛冠军,成就了3年夺2次亚冠冠军的辉煌;
在地产,10月份恒大地产单月销售额全国第一,并提前10个月完成了年度目标1500亿,在楼市风云变化中,恒大集团屹立不倒,充分的证明了“千亿恒大双冠王,五星品质有保障”!
地产商进军足球行业已经见怪不怪,今天小编就与大家一同来扒一扒玩足球的地产商们。
1
哪些地产商在玩足球?
►恒大—广州恒大
最出名的自然是广州恒大。许家印玩足球始于2010年,靠着大手笔引进外源和招募内援,他找来了意大利著名教头“银狐”里皮,许以天价年薪。大把烧钱迅速取得了成效,恒大一举夺得亚洲杯冠军,顶起了中国足球的一片天。
►绿地—绿地申花
作为上海这座城市标志的上海申花,在朱骏退出之后,曾传出要迁往昆明的消息。在最紧要关头,沪上老牌地产商老大上海绿地选择了出面接盘,2014年2月6日正式收购上海申花,并将其改名为“绿地申花”,从而使申花逃脱了“背井离乡”的命运。
►万达—投资马德里竞技队
当然,还有一家不得不说的企业是王健林的万达。大连万达在甲A时代曾缔造了一个王朝,卖给实德沉寂多年之后,此番万达卷土重来。先是3年内投资中国足球5个亿,冠名中超赛事,送青少年到欧洲俱乐部留学,随后又在今年初,花了4500万欧元投资马德里竞技,并宣称要在国内建三个足球学校。
►绿城—杭州绿城
1998年1月15日,绿城房产、浙江大学和浙江省足球协会共同成立浙江绿城俱乐部。在宋卫平的带领下,在中超赛场沉浮多年后,杭州绿城在日本教练冈田武史的带领下,建立起一套非常完善的青训体系,“93后”球员崭露头角,为绿城的足球未来画下蓝图。
除了以上这些典型房企之外,玩足球的地产商还有很多,中超16支队伍,16个房地产开发商,一个不落,房地产商们整体“收编”了中国足球。例如:
建业集团旗下的河南建业足球俱乐部20年未曾改名;
老牌国企鲁能集团则在山东鲁能泰山足球俱乐部身上砸钱无数;
富力地产的广州富力足球俱乐部则一直试图和恒大一起成为广州“双雄”;
华夏幸福不久前刚刚收购了一只中甲球队河北中基。
2
地产商玩的真的只是足球?
房企表面上玩的是足球,其实醉翁之意不在酒。球员的球玩得好,名利双收,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巅峰。房企的球玩的好,对品牌价值提升,搞好政府关系,投资拿地,多元化转型等均有巨大的好处。
►足球是天然的广告牌
据中央电视台的数据来看,一半体育赛事的播放都围绕着足球而展开。目前,中国球迷超过3亿人,苏宁在首次进入足球产业前的调研情况得出,按照中国体育产业2万亿的市场空间估算,足球产业的市场空间在8000亿元以上。
此外,由足球衍生的球票、冠名、转播、零售产品以及对品牌形象的进一步加深将帮助投资者带来高额的回报。每次的球赛、转播和报道都是一次有心的宣传,品牌效应也随着球队的南征北战更加深入人心。
在中国房地产足球超级联赛中,恒大无疑是近年来最瞩目的一个。通过投资足球,恒大营造声势,充分利用足球的“眼球经济”效应来实现品牌知名度的提升,实现其从区域性到全国性地产公司的突围,最终名利双收。一个又一个冠军,让恒大模式超越了足球本身,将会在以后一遍又一遍地被提起,成为这个时代不可割裂的记忆。
2013年中超联赛:印有“恒大冰泉”的球衣在场上奔跑了近两个小时
►足球是政府公关的良药
在国内的环境下,玩转足球还有着其特有意义。在不少地方政府眼中,足球已经变成了一张地方名片。赞助球队可以帮助地产企业与地方政府更好地进行沟通,从而获得潜在的高层的认可与支持,对拿钱拿地都方便很多。
而且,有了足球这个资源之后,去很多城市拿地更加方便,比如可以用配建足球学校等方式和政府谈判获取地块,避开土地市场上激烈的招拍挂。只要一块地谈便宜几个亿,一年的投入就可以回来。恒大在清远的恒大足球学校就是一例。
►或许每个大佬年轻的时候都有一个球星梦
从一个最不理性的角度也可能是足球投资里最小的一个影响因素来看,投资足球可能是大佬们年少时期的梦想和情怀与其商业蓝图的一次一拍即合。在投资足球的行业的大佬中不乏足球爱好者,例如恒大+阿里的许家印和马云、万达的王健林、力帆的尹明善等等。
3
地产商的多元化转型之道
►平衡市场风险
房地产行业的周期性较强,又易受调控影响,所以寻找其他产业来互补,以多条腿走路,“把鸡蛋放在不同的篮子里”,也是平衡市场风险的一种正常考虑。
往产业链的上下游拓展,是一个容易操作、较为稳妥的途径。尤其是目前产业链上的环节被拆解得越来越细,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长处和弱点来选择新的业务点。比如,绿城着力加强的代建业务,资金全部由合作方提供,不会带来融资成本和资金链压力。但这并不算是走到了行业之外。
►企业品牌推广
“体育+地产”、“影视+地产”、“教育+地产”……这些“文化式跨界”思路如出一辙追求品牌效益。
企业的文化式跨界、品牌营销式跨界,有一定的娱乐效应,容易提升知名度和影响力,而且,其中有的砸了重金也能得回报,何乐而不为呢?